2025年3月18日是第二十五个“全国爱肝日”,今年的宣传主题是:中西医结合,逆转肝硬化。由于不良生活习惯、环境污染等因素,患上脂肪肝、病毒性肝炎、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人逐渐增多。因此提高大家对肝脏健康的重视程度显得尤为重要。大家一起来了解下什么是肝硬化,应该如何守护我们的“小心肝”呢?
一、肝硬化的定义及病因
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,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病。肝硬化的病因很多,主要有病毒性肝炎(如乙肝、丙肝)、酒精肝、脂肪肝、胆汁淤积、药物或毒物损伤、自身免疫性肝病等。其中,病毒性肝炎是我国肝硬化的主要原因。肝硬化目前尚无根治办法,主要在于早期发现和阻止病程进展。
二、肝硬化常见的症状有哪些?
(一)食欲不振:肝脏受损往往导致消化不好,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厌食、油腻、恶心、呕吐等。
(二)易疲劳:肝脏有问题会导致长期食欲不振和消化吸收受阻,人体易出现疲劳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头晕、耳鸣等现象。
(三)蜘蛛痣和肝掌:当肝硬化时,肝脏的灭活雌激素能力减弱,造成雌激素升高,在血管内长期堆积,使脸上和脖子皮肤的小动脉末端扩张,形成蜘蛛痣。用手按压蜘蛛痣的主体时,四周的伪足(向外延伸的细血管)会消失,解除压迫之后伪足重新出现。蜘蛛痣常常见于脸部、颈部、前胸、后背等部位。肝掌则常出现在手掌两侧。
(四)黄疸:肝脏出现问题会导致肝细胞破坏,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,引起黄疸,通常表现为眼睛、皮肤、尿液等发黄。
(五)出血:肝脏出现异常会造成凝血因子合成异常,导致牙龈出血、鼻子出血等症状。
三、肝硬化的预防措施?
预防肝硬化需要从控制病因、改善生活方式和定期监测等方面入手。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预防措施:
(一) 控制病因
1.预防和治疗病毒性肝炎:
(1)乙肝和丙肝:通过接种乙肝疫苗、避免高危行为(如共用针具、不安全性行为)来预防感染。已感染者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,抑制病毒复制。
(2)定期筛查:尤其是高危人群,如乙肝或丙肝感染者,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和病毒载量。
2.控制酒精摄入:
戒酒或限酒:长期过量饮酒是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之一,建议戒酒或严格控制酒精摄入。
3.管理脂肪肝:
(1)非酒精性脂肪肝:通过控制体重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来预防和改善脂肪肝。
(2)避免高脂高糖饮食:减少肝脏脂肪堆积。
4.避免肝毒性药物:
慎用药物:某些药物(如对乙酰氨基酚)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,使用时应遵医嘱,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。
5.预防其他肝脏疾病
(1)自身免疫性肝病:如自身免疫性肝炎,需及时诊断和治疗。
(2)遗传性肝病:如血色病、威尔森病等,需早期干预。
6.避免接触有毒物质
减少接触化学毒素:如农药、工业化学品等,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。
(二)健康生活方式
1.均衡饮食: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,如蔬菜、水果和全谷物,减少高脂肪、高糖食物的摄入。
2.适量运动:保持规律运动,控制体重,预防肥胖和脂肪肝。
3.戒烟:吸烟可能加重肝脏损伤,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。
4.保持心情愉悦:学会调节情绪,避免长期处于焦虑、抑郁状态。
(三)定期体检和监测
1.肝功能检查:定期检查肝功能,尤其是高危人群(如乙肝、丙肝感染者或长期饮酒者)。
2.肝脏超声或肝纤维化无创诊断:评估肝脏健康状况,早期发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。
如果得了肝硬化,应该积极调整心态,不要自暴自弃,也不要过度焦虑,及时到医院详细检查,配合医生,把握治疗时机,规范化治疗。以实际行动关爱自己的“小心肝”,享受美好、健康的生活。